English

依法治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1998-05-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欣伟 我有话说

田平安,重庆云阳人,生于1944年。1970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贵州省纳雍县从事政法工作。1979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研究生处副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党委书记,1997年9月被任命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现为硕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重庆市法学会副会长等职。

记者采访田校长的那一天,是正月初五,田校长仍在办公室工作。他说,他初一也是在这里,因为平常没时间,春节这几天正好可以搞一下课题,随手指了指桌上的那一大摞资料。

“作为政法系统的一所全国重点高校,要求我们的学生素质,无论是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还是体魄、能力、素养上都要与众不同,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比其它院校高出一筹。”田校长一开口,就展现了政法人干练、自信的作风。田校长介绍说,我们学校自始至终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们的学生功底厚、能力强、用得快。在1995年评出的“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中,我校校友就占了两个。西政大从1953年建校至今,为国家共培养和输送了法学研究生、本专科生3万多名,其他法律专门人才2万多名。

西南政法大学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司法部领导。经过近45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该校已成为我国在法学方面学科齐全、专业配套、多层次、多规格,以法学为主,兼有管理、人文等相关学科的综合性政法大学。现有9个系,14个专业,15个博士、硕士授予点,全日制在校生5000多人。

当记者问及学校在将要跨入21世纪的今天,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田校长感慨道,目前,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尤其对政法院校来说,随着国家对法制建设的重视和积极扶持,人们对法看重了,我们从事政法工作的人社会地位上升了,学生们开始热衷于法律专业,学校的生源扩大了,学生的素质也普遍提高了。客观形势要求我们教师队伍要量多质高,人们崇敬法是因为人们崇敬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所以我们从事政法工作的人和培养出来的将要从事政法工作的人都要具有高的素质,要能够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公正,使之不受玷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强大的教师队伍。

为建设好这支队伍,田校长在上任伊始,就立下了一个规矩,凡留学生回校时,他都要亲自到机场迎接,开欢迎会、座谈会,为其开讲座,并提供尽可能良好的生活、教学环境,要使他们对学校有温暖之感。田校长称之为“政策倾斜、待遇优先、情感至上”,而其中他认为,情感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有效的。

西政大近几年加大投入,努力解决教职员工的住房、待遇、孩子上学等后顾之忧,先后兴建了教授楼、青年教师楼,使教师住房水平大大改善,在重庆30多所高校中名列前茅。据田校长介绍,学校还积极与当地政府协作,共建小学、中学,解决教职员工子女读书问题;并提高教师的课时费,改善教师的工作、科研条件,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注重教师队伍的梯阶建设。

在谈到学校的前景时,田校长露出了微笑,“现在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政法院校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同时,这也是我们师生的共同心愿;其二,学校所在地——重庆被设为直辖市,以及三峡工程的建设都为学校开辟了良好的办学育人环境,为学校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和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西南政法大学迎接21世纪的挑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最后,田校长说,学校现在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干劲很足,气氛很好,学校正在加紧扩大校园面积,学生数量和专业设置也将上规模、上档次,发扬“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抓住机遇,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把西南政法大学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政法大学,同时,也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法律人才投身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而努力奋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